一觉醒来,小红书变成了“英语角”。
1月14日消息,据mothship报道,多家外媒突然开始关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到底是怎么回事?
美国最高法院上周五表示倾向于维持对TikTok在该国的禁令,尽管许多美国TikTok用户担心该应用程序将在2025年1月19日被关闭。
然而,部分TikTok用户并没有选择使用Instagram Reels和YouTube Shorts等TikTok在美国竞争对手的平台,而是决定加入另一个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
随后,他们在该平台上发布了自己和他们的生活的照片和视频,称自己为来自美国的TikTok难民,并分享了他们为何迁移到另一个中国应用程序。
据一些美国TikTok用户称,他们听说小红书与TikTok相似,所以加入TikTok是为了报复美国政府,因为政府以所谓的国家安全威胁为由收回TikTok。
美国政府官员长期以来以“中国可能利用TikTok收集美国用户数据并进行监视”为借口,将TikTok运营问题政治化。
这当谁是傻子呢,美国人民并不相信这套说辞且不买账啊!
于是就出现了,有网友打开小红书,发现满屏全是英文帖子,被迫开启英语阅读理解模式。眼前这三步一个“歪果仁”,IP清一色美国的App,真的是小红书吗?
有网友直呼:“我是谁?我在哪儿?这一觉又把我干哪来了?”
在一个名为“tiktok refugee(tiktok难民)”的话题下,1月13日下午的笔记数量还只有2000多条,总浏览量约39万。但截至发稿,该话题下的笔记数量已经超过6万,总浏览量超过4012万,同时还有超120万的讨论量。
因此,不少美国网友,尤其是依赖社交媒体生存的网红们,开始寻求替代平台。
不少网友感叹,“小红书的出海国际化,似乎一夜之间就完成了”。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小红书也登上了App Store美区的下载榜榜首,而且是有史以来第一款登顶美区下载榜的名字全是汉字的App。
这并非小红书首次承接来自TikTok的流量,上一次有大规模外国人出现还是“外国人听劝”系列。
几乎一夜之间,小红书成为了美国最流行的App。
于是,美国人开始研究小红书到底是什么,成了海外关注的全新课题。
据《福布斯》报道,小红书,又名Rednote或小红书,是一个类似Instagram的社交媒体平台,专注于消费产品和生活方式,而不是帮助用户保持联系。
在《华尔街日报》看来,小红书是一款兼具Instagram与Reddit功能的App,被视为“生活圣经”。小红书的用户经常在该平台寻求美容、购物、旅游和生活等各式各样的建议,比如想了解某家餐厅的评价、子女求学报读兴趣班、寻找一些操作指南或旅游攻略等等。
被视为Instagram和Reddit合体的小红书,对欧美人来说,很可能是一场全新的文化体验,因为小红书的回馈与Instagram相比,通过“听劝”功能,就可获得更具建设性的建议,而不是“不走心”的赞美:你看起来棒极了;或者被恶毒的评论打击自尊心:不如换掉黑皮肤。
众所周知,TikTok是国民App抖音的海外版,那么为什么这些“TT难民”没有去抖音?
这主要是技术上的便利性带来。
抖音/TikTok在不同国家地区有着不同的内容池和服务器,虽然国际手机号可以注册抖音,但在美国App Store上,是无法直接下载到抖音的,必须切换到中国App Store才能下载。对于一般用户来说,这个下载过程显然复杂且繁琐。
早年以全球海淘购物经验分享起家的小红书,因为需要让国内外用户更直观的交流,并没有对内容进行分区,全球共用一个内容池的小红书。
因此,在下载和注册上相对简单,美国用户直接在美区App Store下载即可。
就这么说吧:如果抖音是一款有多个服务器,且服务之间不互通的游戏,那小红书就是一个全球同服的游戏,显然后者更方便用户迁移。
面对这这泼天的富贵,小红书更像是一个躺赢者。
这一切的根源是TikTok在美国的法律困境。
尽管美方一向打着“国家安全”的幌子对中企下黑手,但美国政客坦承,特别是巴以冲突爆发后,不利于以色列形象的内容在TikTok大量传播引发了担忧,成为了美方加速推进打压TikTok行动的转折点。
也就是说,TikTok让更多人看到了真相,而这些真相是美国不希望别人看到的。
自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TikTok通过积极的抗争挺过了数次封杀。
特朗普2020年曾试图通过行政命令禁用TikTok,但被法院阻止了;去年,在一些州和联邦机构禁止雇员使用TikTok的同时,几位议员还提出可能使TikTok在事实上被封禁的多项法案,但都没有获得足够多的支持;当蒙大拿州试图封禁TikTok时,TikTOk争取到一项禁止令,暂时阻止了该法律生效,一位联邦法官称,这项法律可能违反宪法第一修正案。
但TikTok的反对者并未善罢甘休。
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成员雅各布·赫尔伯格就是其中一人,他试图打造一个跨党派和跨东西海岸的对华鹰派联盟,共同目标就是封杀TikTok。他自称过去一年见了100多名国会议员,跟所有人都谈到了TikTok。
本来这项工作起初进展缓慢,直到去年10月7日巴以冲突的爆发。
赫尔伯格称,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袭击乃至随后在加沙爆发的冲突,成为了针对TikTok行动的转折点,一些人对TikTok视频给以色列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和所谓“反犹”内容愈发担忧。
来自旧金山的数据科学家和科技高管安东尼·高德布卢姆通过分析后发现,TikTok上带有“亲巴勒斯坦”标签的视频的观看次数要远多于带有“亲以色列”标签的视频,两者比例有时竟高达69比1,尽管偶有波动。
这一分析结果被反对TikTok的美国政客大肆利用和炒作。比如“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主席、共和党对华鹰派人士迈克·加拉格尔就借机联合其他成员再次尝试强制出售或封禁TikTok。
按照这一法律,如果其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不出售TikTok,美国即将对其实施禁令。
值得一提的是,在巴以冲突爆发后,网络社交媒体成为了外界民众了解战事进程的重要窗口。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本轮冲突爆发初期就注意到,TikTok上的热门搜索词表明了人们对了解战事的渴望,网民们迫切想要在TikTok上找到“原始且未经过滤”的报道。
美国私立大学东北大学网站也曾指出,随着巴以双方伤亡人数不断增加,以色列军事行动不断加强,编辑和民众对准确信息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旺盛,《每日邮报》等媒体一直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直播战况,让人们实时看到迅速升级的冲突,TikTok甚至是很多人了解以色列围困加沙情况的唯一途径。
信息茧房崩塌了,美国政客更加的疯狂围剿TikTok。
虽然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受惠于TikTok,也高呼:我将永远不会封禁TikTok。并要求美国最高法院暂停执行禁止社交网络抖音国际版TikTok的法律。
而美国司法部1月3日晚间致函美国最高法院,要求大法官们拒绝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上周提出的延后执行对中国短视频平台TikTok禁令的请求。
而拜登去年四月签署一项得到美国国会两党议员广泛支持的法案,要求字节跳动公司出售TikTok,否则将于今年1月19日全美下架。
时间点卡的很有意思,在特朗普宣誓就职前一天。
没想到美国最高院大法官在TikTok案中的一句“就没有其他东西代替TikTok?”,在短时间之内就变为了现实……
猜猜看美国的大法官们在提出这个疑问的时候,心里面想的一定是类似脸书、谷歌或者微软之类的美国公司的类似产品,能够替代TikTok。
他们一定不会想到有可能替代TikTok的,“难民”们就这样水灵灵的选择另外一家来自中国公司的产品:小红书!
一款连英文版都没有的中国社交媒体应用成为了美榜第一,这多少有些讽刺,更像是TikTok“难民”发泄对美国政府不满的一次行为艺术。
暂无评论内容